9月20日,芬迪终于被训犬基地的人专车接走了,没再因为个别人的私心让她受苦。网友爆料说,在她被强制爬泰山之前,还被要求做一些可能伤害到她的事,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对她的舆论谴责。
9月16日那天,王女士和她的同事带着导盲犬芬迪去爬泰山,从导游拍的录像里可以看到,芬迪的爪子沾满了泥,舌头垂到下巴,每迈上一阶台阶都要停留半秒——不是在偷懒,而是因为它的关节在疼。
休息的时候,王女士和同事坐在石头上喝矿泉水,瓶底剩了半口,也没倒给它。
下雨的时候,两个人都穿了双层雨衣,芬迪竟啥都没带,毛都被淋湿了,贴在身上就像一块凉凉的毛巾,山上的风一刮,可真容易让狗狗生病啊。
它一时误觉得台阶是障碍物,用身子挡在主人面前时,女主人的登山杖敲到了它的脚边,芬迪明显受了惊,吓得闭上眼睛,耳朵垂得像被揉皱的纸——这一幕,比泰山的台阶还要扎心。
#热问计划#芬迪总算回到大连训犬基地,它趴在狗窝里,前腿还在微微发抖——这只拉布拉多导盲犬爬了1600多级泰山台阶,从白天走到晚上,每一步像踩在针尖上一样,比主人背的背包还重,那是它没说出口的疼。
芬迪爬泰山可不是头一遭,也不是最后一回。去年沈阳有只导盲犬叫“可乐”,被主人带着逛了三个商场,从早上8点一直逛到晚上6点,累得趴在地上站不起来,结果主人还骂它“没用”。
今年春天,济南的“小Q”被主人叫去捡地上的快递盒,爪子被划破了,血蹭到快递盒上都没注意到——这些导盲犬的境遇啊,就像藏在冰山下面的块石头,露出来的只是芬迪的疼痛,没露出来的,其实还有更多难以诉说的苦楚。因为狗狗毕竟不会讲话,再加上导盲犬从小就经过严格训练,性格非常温顺听话,所以只能任由主人摆布。
为什么有人会说“爬泰山”只是个表面现象呢?原因在于导盲犬的工作范围根本不包括陪着盲人挑战所谓的“极限”。大连训练基地的专家指出,导盲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视障人士完成平时的出行,比如去买菜、看病、坐公交车,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,而连续行走也不能超过2小时。拉布拉多属于中型犬,关节本来也比较容易出问题,爬1600级台阶,就像让一个人背着50斤的东西走10公里,这可不是帮忙,简直是折磨自己啊,消耗太大了。
更重要的是,主人其实没有这个资格去这样做。大连训犬基地负责人强调,导盲犬属于基地的“公共资源”,主人只是“借用”而已,不能随意让它们做出超出工作职责的事情。
在去爬泰山之前,芬迪已经陪着主人攀过长城、香山、香炉峰这些强度挺大的地方了。爬山还能说得过去,可是要去首都博物馆,这就搞不懂了,狗狗根本看不见,她也不懂啥意思,这不是纯粹是在浪费资源嘛。
《残疾人保障法》明确规定,导盲犬的权益由法律维护,假如主人虐待它或者过度使用,基地有权把它收回。芬迪的主人其实根本没资格让它去爬泰山,这不是“挑战自我”,而是“滥用工具”。
我觉得基地的人在让导盲犬为他们服务之前,肯定会简单讲点培训,不仅教他们怎么好好用导盲犬,还会提一些注意事项,怎么保护导盲犬之类的。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心,把这些都全忘啦。
全国有1700万视障朋友,导盲犬不到300只。每只导盲犬都得折腾两年时间来训练,淘汰率高得吓人,达到70%左右。像芬迪这样真正“合格”的导盲犬,简直比黄金还珍贵,可主人却把它当成“登山工具”,比用拐杖还要狠心。
看到芬迪闭着眼睛的视频,网友们都急得直跺脚,有的打电话到基地,有的在微博@大连导盲犬协会,直到9月20日基地派专车把芬迪接走,大家才算松了口气——但芬迪的痛苦可不是接回去就能立刻缓解的,它的关节还得养护,胆子也要慢慢找回来。
芬迪的事情算结束了吗?还没有呢,它腿上的淤青还没有彻底除掉,心里的恐惧也没有彻底散去。更令人担心的,是还有多少导盲犬正忍受着“泰山之外”的难关——它们不会用语言表达,可尾巴会夹紧,步伐变得缓慢,眼睛里也失去了光彩。
专家说“不能这样做”,但到底谁来管呢?基地可以收回芬迪,可管不了所有主人的行为;网友或许能提醒一两个,但没法让所有忽视导盲犬的人都改正。芬迪回到基地了,可下一只“芬迪”会不会还在某个台阶上,闭着眼睛静静等着,像她一样?
芬迪的毛终于干了,但它还是不敢主动靠近人——它记得登山杖敲在脚边的声音,记得主人不耐烦的训斥,记得雨滴打在身上的凉意。它的疼,就像哑巴吃黄连,只有自己清楚。
基地的医生说,芬迪的关节略有磨损,要养三个月。可三个月以后,它还能继续做导盲犬吗?没人敢打包票。毕竟,有些疼,是时间也无法抚平的;有些伤害,也不是一句“对不起”就能弥补的。芬迪的故事,还远没有结束。
全国的盲人和导盲犬本身的数量就差得挺远,希望各个导盲犬培训基地在挑选服务的盲人时能多费点心,了解了解他们的情况,例如工作、生活、亲朋好友、邻里关系啥的,最好是那种真心爱狗的人,权衡一下之后再做匹配,可别让狗狗受了伤还觉得受委屈!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